2019年4月发布的《湖南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》指出,要基本建成共享回收网络体系,引导省内80%以上的新能源汽车退役报废动力蓄电池进入回收利用网络体系。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并开展实施应用,形成技术先进、经济型强、环境友好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新技术体系;发布一批急需完善的团体或行业标准,基本建成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标准规范体系。培育一批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龙头示范企业,引导形成“回收—梯次利用—资源再生循环利用”产业链和产业园区,实现产业集群与资源最大化节约。到2020年,基本实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生产、使用、回收、贮运、再生利用各环节规范化管理,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双赢。
工信部在相关政策解读中指出,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作为新兴领域,目前处于起步阶段,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:一是目前绝大部分动力蓄电池尚未退役,汽车生产、电池生产、综合利用等企业之间未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。同时,在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方面,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支撑。
二是目前企业技术储备不足,动力蓄电池生态设计、梯次利用、有价金属高效提取等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有待突破。退役动力蓄电池放电、存储以及梯次利用产品等标准缺乏。
三是受技术和规模影响,目前市场上回收有价金属收益不高,经济性较差。相关财税激励政策不健全,市场化的回收利用机制尚未建立。
指出,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商业模式仍需不断完善,整体回收体系仍需构建。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较为规范的参与者包括动力电池(或材料)生产商、专业第三方回收企业、行业联盟等。目前国内主要参与电池回收的正规厂商多为第三方回收企业,且同车企合作开拓回收渠道。通过与汽车厂商合作,电池能够迅速返回回收工厂,预计未来产业链上下游战略联盟与合作将更加深入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一些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回收企业正在不断壮大,成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重要参与者,其中包括格林美、、天奇股份等上市公司。这些公司积极布局,抢占赛道。
业内人士表示,第三方回收公司能充分整合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,快速扩大电池回收规模。但汽车生产企业依然是产业链核心,第三方电池回收企业需绑定主流电动车企才能维持货源稳定。
格林美日前在深交所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,公司目前已与全球201家知名整车厂及电池厂签署了动力电池回收协议并展开合作,包括比亚迪汽车、北汽、、捷豹路虎、丰田产业车辆、东风本田、等企业,扎实推进动力电池从报废端到消费端的大循环体系建设。
文章关键词:湖南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